close

蠻佩服那些開手作陶課程的老師,創作的時間都不夠了、工作室的鎖事都做不完,還要招生、教學、備課、代燒窯或代上釉、回答私訊⋯⋯怎麼辦到一天48小時?三頭六臂?

除此之外,一些學生會不知不覺‘承襲’了老師的創作風格,一般人乍看以為是同一個創作者,我覺得老師們應該要幫助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。

相信每個創作者都不喜歡創造出跟別人一樣的作品,又怎會喜歡別人來模仿呢?!🏔️☁️🏠

近來有粉絲寄別人的陶藝作品照片,說和我的雲、炊煙形狀好像,只是線條比較粗略,我看了看,的確,連山的上釉想法都模仿了⋯,真令人難過,並不是說不能做雲、炊煙、小房子、山,這是大自然裡的元素,每個創作者都可能喜歡的題材,但是應該以自己的風格、形狀、色彩、線條去呈現,而不是參考別人的作品做改造,我看他的作品只是把炊煙和雲朵用鐵線插在跟我不同的位置。

之前,我擔心收藏我的雲朵小房子的人把雲朵弄丟,所以在設計館單售我的雲朵,規定要買過小房子作品的人才能買,沒想到有人買我的雲朵去插在別人的小房子作品上,我覺得不被尊重、很難過,真心希望台灣人可以懂得尊重創作者,和智慧財產權(台灣不是已經很進步、文明了?)

模仿別人的作品會扼殺原創者,使得尊重原創的共同價值觀被漠視,然後一堆模仿品充斥,市場價值低落,原創者自然而然創作意願低落,台灣變成藝術山寨氾濫。

台灣人很欣賞日本人的藝術作品,為什麼?除了創新、天馬行空能力,我觀察到日本人會在自己喜歡的創作題材上下功夫,追求作品的深度而非廣度,即使是樸拙的作品也是細膩而不粗糙不隨便,我很欣賞這樣的職人精神。

創作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,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創作什麼,我倒覺得不用急,去旅行、看看大自然、找個喜歡的咖啡廳待著⋯讓自己放鬆,一個好作品比起不斷逼自己短時間做出產量作品會更令人感動。

說到好的作品,記得以前學拉坯的老師常常告訴學生:「拉歪了的土坯作品就不要送出來素燒或高溫燒結,因為高溫燒結之後它可以在地球上存在幾萬年,等以後你技巧好的時候,再回頭看這些醜不拉機的練習作品,它們就是地球上的萬年垃圾」🤣

學生笑歪了,但是還是很寶貝自己辛苦拉拔的練習土坯,笑說拉歪的才是藝術品。

對於老師的話,我謹記在心,每一次不管手捏課還是拉坯課,上課都會想好要做什麼,做不好的,在土坯階段就銷毀,所以給老師賺到的代燒窯費不多😅

土坯銷毀,能夠再變回陶土利用,地球的資源有限,我認為謹慎創作,人人有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覓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